金沙js93252


    治碳利器“智慧碳中和价值系统”引关注

     

    (来源:经济参考报

    为坚决贯彻中央决策和部署,全国各地各行各业从中央到地方积极行动采取各种措施和方式,掀起了一场为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的热潮。四川科道农业有限责任公司(简称“科道农业”)创始人宋志远认为,解决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过程中面临的“顽疾” ,尚需非线性有机思维路径的“治碳灵药”。

    4月22日,在由联合国原副秘书长沙祖康主持,中央国家机关工委原副书记陈存根 ,国务院参事、住建部原副部长仇保兴,原国务院国有重点大型企业监事会主席赵华林等领导和众多知名专家以及百余双碳紧密相关重点国企和民企负责人参加的“2021中国绿色经济年会”上,作为一家名不见经传的民营企业科道农业的创始人,宋志远对其公司“智慧碳中和价值系统”不到10分钟的介绍引发广泛关注 。

    图片1.png

    “智慧碳中和价值系统”介绍现场

    记者在现场注意到,“智慧碳中和价值系统”通过在建筑物的外墙开展立体多层智慧设施农业生产,并通过现代地埋式沼气系统和有机肥工厂,就地就近对城乡有机垃圾(大小便、厨余、农林残余)集中处理,为农作物提供优质有机肥;依托科道农业灰黑水源分离技术开展灰水回用 ,为农作物提供浇灌用水;通过现代设施农业系统,自动、智能地完成施肥、滴灌等工作 ,为城乡居民打造了一个居住于农业公园城市 、无废城市和海绵城市的场景。

    据宋志远现场介绍,“智慧碳中和价值系统”就地就近处理所有有机废弃物,将其转化为城乡居民生活用天然气和优质有机肥,全国理论上可减少碳排放14080万吨/年。同时,由于该系统对外零排放零污染,系统建好后 ,全国不需要再耗费巨资投建垃圾、污水处理场站和日常运行维护,这不但为国家节省逾2万亿/年的投资和费用,还能直接减少全国碳排放71100万吨/年。第三,“智慧碳中和价值系统”直接制造优质耕地4.5亿亩 ,其经济价值不可估量 ,并且理论上全国能直接吸收二氧化碳225000万吨/年。第四 ,“智慧碳中和价值系统”特有的农业建筑系统将住宅和城市变成农业森林,植物阻隔太阳热辐射,改善市内外温差5-6度,保证冬暖夏凉 ,减少使用空调和冰箱,全国理论上减少碳排放52083万吨/年。宋志远在现场介绍,通过该系统 ,就中国而言,理论上全国每年至少可以减少和吸收36.22亿吨二氧化碳。

    宋志远在现场总结道 ,我们的项目就是通过生活污染治理 ,建筑创新,设施农业创新,绿色环境产业化能完全解决我国目前的食品安全 ,农业安全 ,生态安全、土地安全以及内循环、碳中和等痛点。为国家未来绿色生态、可循环、可持续发展,实现“重构世界空间,共享和谐未来”的幸福美好明天奠定坚实的基础。

    “智慧碳中和价值系统”得到了沙祖康和仇保兴的充分肯定,并表示要带领团队前往“智慧碳中和价值系统”科研示范区做深入调研。会后众多企业家和政府部门领导表达出了合作愿望。

    图片2.png

    左一 :仇保兴;左二:宋志远

    图片3.png

    左一:沙祖康;左二 :宋志远

    记者在现场了解到,“智慧碳中和价值系统”为四川科道农业有限责任公司历时二十余年耗资过亿元研发而成,现拥有多项国内国际专利。国家成都农业科技中心、中国农科院都市农业研究所、农业部沼气科学研究所 、中国农业大学、四川农业大学、城乡矿山研究院等科研机构和高校均与科道公司建立了长期稳定的战略合作关系。国家成都农业科技中心 、中国农科院都市农业研究所于2018年9月与科道公司签订战略合作协议,并授予科道公司位于成都市双流区的科研试验区为“都市农业研究所试验示范基地” 。该系统目前已经中国农业大学教授、中国工程院汪懋华院士,同济大学教授、中国科学院郑时龄院士 ,清华大学教授 、中国工程院钱易院士 ,中国工程院谢克昌院士 、中国工程院陈勇院士等农业、建筑、环保生态领域的院士专家团评审,即将在全国做为首个项目投建。

    2000多年前,遵循天人合一原理而建设的都江堰水利工程成为举世无双的治水利器,泽被后世;今天 ,同样诞生于蜀地的“智慧碳中和价值系统”坚持尊重自然、顺应自然 、保护自然 ,注重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存,致力于为全球碳治理提供最佳解决方案,为人类更加和谐幸福美好的明天做出贡献。

    “智慧碳中和价值系统”引热议 科道农业践行生态价值化新样本

     

     

    (来源 :经济参考报

    4月22日,在京举行的“2021中国绿色经济年会”上 ,四川科道农业有限责任公司(简称“科道农业”)董事长宋志远分享的以生态价值化为核心理念的“智慧碳中和价值系统”,引起了与会专家和学者的浓厚兴趣。《经济参考报》记者注意到,长期致力于绿色发展研究的科道农业,历时20余年耗资逾亿元潜心研发的“城乡四态循环农业建筑系统”即“智慧碳中和价值系统” ,集成了“生态建筑子系统”“有机农业子系统”“环境治理子系统”“绿化产业化子系统”四个子系统,全面促进城市生活方式由传统向绿色生态价值化转变,走出了一条在农业领域助力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的新路径 ,为完美实现生态环境价值化、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好愿景,提供了较好的实践样本。

    近年来 ,总部位于成都市双流区的科道农业 ,集成多重技术资源体系,创造性地将“城乡四态循环农业建筑系统”各项专利技术与生态体系“四性合一”价值化专利技术相融合,在建筑物的外墙开展立体多层智慧设施农业生产 ,有机链接生活系统和生产系统。通过现代地埋式沼气系统和有机肥工厂 ,就地就近对城乡全部有机垃圾(大小便、厨余、农林残余)集中处理,为农作物提供优质有机肥;依托科道农业灰黑水源分离技术开展中水回用 ,为农作物提供浇灌用水 ;通过现代设施农业系统,自动、智能地完成施肥、滴灌等工作,对外零排放零污染,真正实现安全 、高效、生态、绿色、可循环健康发展 。

    宋志远告诉《经济参考报》记者,在数十项国家专利技术的支撑下 ,“城乡四态循环农业建筑系统”取得突破性进展,已由理论变成现实,被第15届全球人居环境论坛年会授予“可持续城市与人居环境奖”。该公司目前已在成都市双流区建成约1122亩科研示范区 ,并逐步实现正常运转和商业化运作 ,下阶段将在全国乃至全球推广。

    记者注意到,目前成都正在积极谋划碳中和产业生态圈作为全市第15个产业生态圈,加快打造低碳能源、低碳建筑等多元应用场景,为碳达峰和碳中和示范城市建设夯实产业支撑。今年4月16日,四川省成都市政府参事室调研组前往科道农业调研后认为 ,“智慧碳中和价值系统”严格遵循“两山”理论,其生态建筑的创新 、超薄生态墙板的推广使用,不仅可以减少50%的建筑垃圾和降低20%的建安成本,还可在建材生产制造和运输环节减少50%以上的碳排放。这一系统既能显著解决碳中和实现中面临的难题,也能从根本上解决食品安全、环境治理、资源再生 、产业提升等诸多难题,在不增加投入的情况下,真正实现大幅度碳减排和碳吸收 ,是乡村振兴、城市更新和公园城市建设的有效途径 。

    中国绿色经济年会 成都企业家献妙策解决“碳中和”

     

    (来源:人民网)

    人民网成都4月25日电 4月22日,2021中国绿色经济年会在北京召开 。本次会议以“绿色‘十四五’——新局面、新机遇、新动力”为主题,深入探讨了“十四五”新局面下“碳达峰与碳中和”“数字经济”“绿色市场”等热点话题。

    在当天的“碳达峰与碳中和”主题圆桌会上 ,嘉宾们聚焦绿色低碳发展领域,探讨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的产业路径和重要举措 。四川科道农业有限责任公司董事长宋志远提出的“智慧碳中和价值系统”引起与会各方的关注 ,得到了嘉宾们的肯定 。

    图片4.png

    “碳达峰与碳中和”主题圆桌会  。科道公司供图

    据宋志远介绍 ,“智慧碳中和价值系统”共由四个子系统构成:一是生态建筑子系统,通过建筑材料创新 ,实现装配建筑的战略目标,减少60%以上的建筑垃圾 ,并降低20%以上的建安成本;二是有机农业子系统,工厂化方式培育有机农作物种苗 ,再人工移栽到特制的建筑外墙墙体立面结构上,实现有机果蔬生产自给自足;三是环境治理子系统,通过源分离技术 、真空厕所系统、沼气系统、智能循环灌溉系统等分支系统 ,将居民厨余垃圾 、市政绿化垃圾、农业生产秸秆等废弃物转化为有机肥和天然气 ,从而实现建筑内部排污利用的全循环,节约污染处理资金 ;四是绿色产业化价值子系统,在“产业融合”全新绿化理念指导下 ,将农业生产、工业生产和文化艺术融合在一起,将传统单一绿化功能的传统生态场景衍生出全新的经济价值。

    “我们希望,从源头上防治污染,解决中国‘碳中和’问题。”宋志远说,“智慧碳中和价值系统”是在生态可持续发展的全新思路下,将环境污染转化为社会文化和经济价值,从大幅度减少建筑垃圾到释放全球优质耕地 ,从天然果蔬的自给自足到城市排污的回收循环利用,实现生态、绿色、可持续、可循环的目标。

     





    XML地图